假如每逢周末免费观看英超赛事直播,现已形成你的常规,那么今年夏天起,你须着手为付费观赛做好规划。由于英超的版权分配方案,在中国大陆境内正经历着显著变动。
新赛季英超转播费用急剧增长,导致原先提供无偿直播服务的四大平台纷纷离场。八月份中旬开始,视频网站PPTV与乐视网分别同英超权利方达成了价值千万美元的重大转播协议,他们推出了每轮赛事中四场免费观看加六场需付费的组合方案。
当前,传统地方电视台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网络等新兴媒体导致观众大量流失,同时英超转播权费用上涨,使得电视机构的独占优势受到冲击。与英超版权方的协商中,议价能力急剧减弱,除京沪穗之外的其他地区电视台数量锐减。
真实情况是,英超的授权费用急剧上涨,其根本动因在于联赛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海外授权的市场价值必然随之增长。
联赛运营方的经济愿望与中国内地较为孤立的传播领域发生摩擦,在彼此持续拉锯的过程中,以前无需付费观赏一流竞技赛事的时期即将走向终结。
网络转播费用大涨,四大门户退出
英格兰顶级足球赛事,凭借其激烈的身体对抗和迅速蔓延的影响力,加之周到的赛事呈现方式,持续吸引着国际电视转播机构的关注。
过去二十年,中国地方电视台一直负责转播英超赛事。二零一零年以后,由于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网络传输速度加快,国内四大网络平台相继提供英超免费网络直播,通过这种方式观看比赛的网民数量迅速增加,构成了电视观众之外的新兴群体。
然而,今年夏天英超的转播权费用大幅上涨,导致了电视广播领域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六月份刚开始,巴西世界杯即将举办的时候,英超联赛在大陆地区的独家网络版权售价被新英体育定为五千万美元,非独家转播权的价格大约是一千万美元。与过去两三年门户网站单赛季支付五百至七百万人民币的转播费用相比,新赛季英超的版权费用暴涨了数十倍,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版权价值急速上涨,传统网络平台纷纷撤离,英超赛事的网络转播权由谁继承,是当前球迷密切讨论的焦点。
7月30日,PPTV首先与新英达成转播合作意向;一个半月后,8月14日乐视也紧随其后,签署了转播协议。不过,这两家公司获得的都是非独家转播授权,交易总额为1100万美元。再加上新英体育自有的在线直播平台,这三家机构共同组成了新赛季英超网络转播的新格局。
PPTV和乐视在具体协议里,拿下了英超一年当中38轮赛事的全部380场比赛的播放权利,不过这个网络播放并不是全都不花钱,而是每一轮有四场比赛可以免费点播,另外还有六场比赛是要用户花钱的这种搭配方式。在这之中,1100万美金是给那些免费播放场次所花的费用,而用户付的钱则由视频网站和新英两家来分。
提价导致地方电视台锐减
网络电视转播权价格急剧飙升,电视台也因版权费用大幅上涨而面临困境。
广东地区是内地最早转播英超的,由于新季电视版权价格大幅上涨,广东体育频道与新英的谈判目前依然没有进展。
目前双方均不肯退让,首两场英超赛事的电视转播权都未能实现播出。据广东体育频道知情者透露,近两个赛季以来,新英体育公司已着手提高版权费用标准。原先单个赛季的整体版权费用或许仅为一两百万,但今年却暴涨两三倍,价格已高得离谱,令电视台方面感到难以承受。
价格急剧攀升,电视台在选择赛事方面也遭遇严重束缚。往昔一轮赛事能转播六七场,今年新英提供的方案却是两场固定比赛,再选一场。该人士指出,为了让新英的网络直播业务优先,英超每轮的关键对决或实力交锋,电视台通常无法转播,导致电视转播的可看性显著下降。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直播的兴盛,导致电视平台的收视状况持续走低。与11-12赛季相比较,去年英超赛事的电视转播收视率大约只有六成到七成,网络平台的分流作用非常明显。有知情人士表示,电视转播行业正经历一个低迷阶段,版权费用显著增加,但广告收入在短期内却难以寻找到新的增长途径,电视台经营面临不少困境。
根据作者统计,2013-14赛季英超转播联盟里,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电视台之外,还涉及深圳、天津、福建、重庆、山东、江苏等至少十五家地方媒体机构,它们共同参与转播。然而今年,截止到最近一个星期,通过行业内部消息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参与转播的电视台仅有北京体育频道、上海五星频道、广州竞技频道以及深圳体育频道这四家。
现在一些电视台或许还在同新英进行交涉,可是因为版权费用上涨导致的开销过大,或许会有部分规模较小的电视台决定不再参与,有知情者这样说道,倘若英超版权的商谈最终无法顺利达成一致,往后广体也许会转而选择花费少得多的西甲和德甲来进行覆盖。
“开拓者”天盛死于付费模式
近十年来,英超在大陆的授权形式多次调整。2007年,彼时的英超授权方天盛曾在大陆实施纯数字电视的付费转播方案,不过该计划最终因企业倒闭而草草结束。
英超联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登陆中国内地后,最初的十几年时间里,其转播权益始终由ESPN(美国体育电视网)与Star Sport(星空体育)在亚洲组建的合资企业所掌握。
该公司在购得英超联赛在大陆地区的转播权权属之后,随即把这项权利分割开来,然后分别卖给各个地方的电视传播机构。
英超的授权方渴望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期望借助电视媒介的广泛传播。根据资深分析师颜强的说明,中国电视台多属于政府体系,市场运作较为独立。在早期阶段,为了使英超赛事能够在地方电视台播放,授权方有时需要向电视台支付费用。
那个时期,电视机构借助花费不多的英超比赛,能够获得良好的收视表现和广告收益,同时,足球爱好者们也能无代价地观赏到水准极高的全球足球对决。
由于英超海外传播授权价格持续攀升,多年来始终无法从中国大陆获取更多经营收益的ESPN决定终止合作。中国爱好者欣赏高水平比赛的愉快时光就此终结。
2007年2月,天盛企业用五千万美国金,购得了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亚洲地区的三年内独家播放权,该企业决定不把播放权授权给地方电视台,而是利用自己运营的数字足球付费频道,向公众提供全部英超赛事的观看服务。
那个时期,没有哪家电视台播放英超比赛,观看赛事的唯一途径是订阅天盛推出的欧洲足球频道。单月点播英超的费用是188元,而观看整个赛季则需要支付1880元。
这一行动在业内被视为一种突破性的探索,倘若能够逐步引导国内民众形成付费观赏赛事的倾向,便有望发掘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宝藏。
但是情况不如所想,天盛的极端定价方式没能获得大众的接受,面对昂贵的价格,多数球迷决定不观看英超联赛。
2007年天盛的年度审核材料表明,那一年公司数字付费电视业务产生的收益为1298万元,与每年大约1600万美元的采购费用相比,已经显现出亏损的情况。2008年,由于付费用户数量增长有限,再加上分摊各类开支,天盛企业全年损失高达1.9亿元;此后公司持续降低付费收费标准,并且将转播权益转让给部分电视台供其免费播出。
公司因为管理不善,导致财政收支失衡,使得背后的投资方感到不快。2010年4月,天盛的知名解说苏东离职,接着公司传出削减员工的消息。到最后,同年8月公司正式宣布倒闭,其推行的英超赛事全程收费的方案也完全落空。
颜强指出,天盛对中国大陆英超赛事的吸引力评估过于乐观,并且选用了过于激进的市场推广方式,结果以失败告终。最初两年,天盛定价过高,使其与大众市场距离遥远。后来,天盛认识到宣传策略存在重大偏差,着手调整价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但为时已晚,难以挽回局面。
新英体育重蹈天盛覆辙?
天盛公司结束后,原先支持它的投资机构IDG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联手,和赛迪传媒一起创办了新英体育这个新企业,这家公司在2010年参与角逐,成功拿下了未来三年英超在大陆地区的独家播放资格,为了重新激发市场并吸引观众,新英体育与多个地方电视台达成了版权销售合作,使得英超联赛再次变为免费观看的模式
现在,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新英体育再次讨论起英超的定价机制,社会各界都在担忧这种行为是否会再次引发像天盛那样的问题。
颜强觉得,这次提价存在两个缘由。首先,2012年新英同英超达成了为期六年的转播协议,一直持续到2019赛季,为了分摊巨额的版权开销,调价变得非常必要。其次,近些年不少地方电视台转播英超,同时互联网迅速发展,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版权方产生了收取费用的想法。
天盛的挫折确实让新英获得了很多思考,那就是在中国内地实施纯付费的英超转播方式几乎无法实现,因此新英建议采用免费与付费相结合的折中方案。颜强表示,随着国内英超爱好者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假如网络直播在影像质量和播放顺畅度等观赏感受上表现优异,费用门槛并非是无法攻克的难关。
免费观看顶级赛事时代终结
实际情形是,两家视频网站推行的免费与付费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其成效如何,市场接纳程度怎样,后续盈利状况怎样,以及高达千万美元的巨大投入怎样分摊,这些始终是业内密切注视的核心问题。
价格表面上确实增长了许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在变大,这是PPTV体育频道总监周亮对笔者说的,他提到,过去两个赛季,大约有六七家网站转播英超,每家的费用大约是120万美元;今年新英体育把整体转播的费用提高了一倍以上,不过只有两家网站进行转播,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千万美元的价位并不算高。
周亮觉得,国内当下的网络与电视转播并非相互竞争,而是彼此补充,各有侧重。在赛事筛选和观看地点方面,网络平台具备明显优势,观众能够自主挑选感兴趣的比赛,并且随时可以在线观看。相比之下,选择电视观看的用户更注重高清的视觉感受。
天盛早先的挫折源于行事过于粗放鲁莽,如今的市场却需要恰当的锐气,否则订阅制的路子就难以铺开。周亮谈到,当下的市场状况,不收钱的开播很难负担版权开销。他们期待能与新英联手,助长受众的观看风尚,并探寻付费的体育项目在中国的前景。
乐视并非仅靠广告盈利来弥补投入,我们期望将英超打造成为涵盖全产业链的完整产品体系。乐视体育的市场负责人张磊谈到,以往门户网站仅供应零散的赛事信息,乐视则计划以英超为核心制作系列视频内容,并且推广广告业务;公司还打算构建专业的球迷档案库,举办线下的观光和酒会等社交活动,把整个产业链的各种服务提供给关注者。
八月份的时候,汪峰在鸟巢举办的音乐会,乐视公司曾经通过网络提供付费观看服务,因为远程点播的费用远远低于现场门票,在歌迷当中收到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张磊提出观点,称歌迷与球迷都属于有价值的潜在用户,只要服务品质和观看感受足够出色,听众们就会主动选择支持。
关于前景张磊说明,因为权利金开销很大,近期马上盈利不容易实现,不过,伴随着多种多样的营销途径的建立,他们对于这个计划的未来收益非常期待。
颜强认为,与资源体系及用户群体更为庞大的常规门户网站对比,专业影视平台对英超这类稀缺性体育赛事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且网络传播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所以在版权争夺中,PPTV 和乐视都竭力维持,主动配合。
商业诉求“碰撞”封闭体制
本轮版权费用增加,颜强指出,表面上的解释是版权代理商大幅度提高了价格,但根本上的缘由,在于英超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
新英体育6年转播权的费用一直备受关注,外界流传着各种说法。有人称单个赛季的采购费用达到3000万美元,也有传言6年合同的总金额高达3亿美元。尽管具体数字难以确定,但与天盛三年5000万美元的协议相比球迷网,这个价格显然要高得多。所以,颜强指出,如此高昂的开销必须依靠多种方式来消化。
实际上,近些年来,亚洲、中东等许多地方英超版权屡次卖出极高价格,但门槛重重的大陆市场却始终像个独立区域。
2010年,该公司以1.9亿英镑的金额获得了为期三年的英超地区转播授权;与此同时,香港的和和中东的阿布扎比集团所支付的购价分别高达1.46亿英镑和2.25亿英镑,这三者与当时天盛5000万美元的报价相比,都显得极为悬殊。
英超作为一项难得的体育赛事,在近两年推动全球布局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外媒体版权的市场价值因此稳步增长,这种上涨态势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格局。颜强觉得,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后,电视观众被分散了,在市场反馈和经营应变方面,电视显得比较迟钝;因此国内电视行业的主导机构垄断优势受到冲击,在与英超版权方谈判时力量减弱,电视转播费用在今年经历了急剧的攀升。
颜强认为,现行版权制度下的国际规范,使得英超运营商的商业欲望日益旺盛,而国内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与之产生冲突。在双方持续交锋下,以往无需付费观赏顶级竞技活动的状况即将结束。接下来,一种结合收费与免费的方式将开始慢慢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娱乐资本论作者刘溪若,本文首发于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