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协作的要点,在于一个叫做“NBA深度赛场”(NBA the Game)的全新篮球智能系统。该系统的宗旨十分明确:把篮球竞技中那些难以察觉、无法量化,却确实存在的“作用力”,转化为精确无误的数值。
AI当裁判,那些“看不见”的贡献,终于有了价格标签
以前,评估一个运动员贡献高低主要看得分、抢篮板、送助攻这些常规指标。不过这套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它不能反映那些防守能力极强的球员制造的压力,也无法衡量关键人物在场上组织串联的价值。
而亚马逊这次拿出的AI解决方案,正试图“终结”这种不公。
防守贡献:从“背景板”到“功劳簿”
传统数据中,防守方的价值很难衡量。而新兴的“防守表现追踪”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即时辨识场上每一刻,谁在承担关键防守任务。基于这一能力,诸如“主动干扰的次数”、“辅助防守的频率”以及“转换防守位置后的成效”等原先难以量化的指标,都将获得精确统计。

这表明,诸如霍勒迪这般擅长防守的球员,他在整场赛事中对敌方关键进攻手的控制,其表现将不再局限于“防守出色”,而会有一份详尽的数据分析,明确呈现他的贡献。
投篮难度:不是所有两分,都生而平等
同样是失误一个球,在无人防守时的随意出手,和被两人紧逼时的勉强挑射球迷网,难易程度完全不同。这项新的“投篮难度”统计,旨在精确衡量这种差别。
AI会全面考量运动员的身体状态、防守方的距离和阻碍程度、投篮位置等数十个要素,得出一个“预估得分概率”。这类似跳水竞赛中的“难度评分”,它帮助观众更透彻地认识,一个表面平凡的进球,运动员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技艺。

“引力”:量化无形的超级巨星效应
这可能是本次合作最“黑科技”的一项。什么是“引力”?
库里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当他不在持球时,在场上的移动就能牵制两三位防守者,进而让队友获得极佳的投篮空间。这种“虽然球不在手,却让整条防线都跟着我走”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引力效应”。

以前,这种事情只能心领神会,难以用语言表达,是个神秘的“球星光环”。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创造的人工智能技术,以每秒六十次的视觉追踪,研究防守者针对某个进攻者的应对动作,同时参考大量的过往资料,最终把“引力”这个抽象的原理,转化成可以精确测量的数据。

不止是看球,更是“读懂”球:AI要给每个球迷开天眼
如果讲测量“引力”能令专家们欣喜若狂,那么名为“战术探索”的技术,就是向广大球迷发放的一张“特权参与证”。
这项功能,堪比一位顶尖的战术专家在你身旁。每当场上出现一个巧妙的配合,人工智能能够借助相关资源,即时找出以往类似的战术实例。解说人员可以迅速调取历史影像进行参照说明,使观众迅速领悟该战术的内涵。
今后,这项特性还将在NBA的官方软件里实现。这表明,所有爱好者,都能随时中断赛事,仔细研究盘面上的计策要领,每个人的篮球理解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亚马逊的野心,远不止一块屏幕
由此看来,人们或许会认为这不过是“科技助力体育”的寻常案例。然而,倘若参照亚马逊的某项重大举措,便会察觉,这局布局之深远。
本年度,由亚马逊控股的Prime Video公司同NBA达成的为期十一年的合作全面启动。该公司将负责向全球观众转播NBA系列关键比赛。
现在,所有线索都串起来了:
亚马逊最初投入巨资获取赛事的传播途径,接着借助其亚马逊云业务,运用专有的人工智能手段,全面渗透到赛事信息制造的关键环节。
它正在构建一个周密的商业体系: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独有的 AI 数据分析,来强化 Prime Video 的赛事转播,打造出其他平台难以企及的观看感受。这不仅能招徕更多用户选用 Prime 服务,更使亚马逊从单一的转播角色,转变为深度介入并塑造这项运动的“主导者”。
亚马逊最初借助云技术和网络零售业颠覆了全球格局,现在又凭借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了篮球运动领域,其根本意图在于打造一个融合了先进技术、海量数据以及优质内容的体育领域巨头。
这场由AI主导的篮球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