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队的外籍球员全部离队,这暴露了CBA联赛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资金短缺导致无法留住优秀外援,现行制度也存在内在矛盾。
迪亚洛在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年薪达到150万欧元,而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顶薪扣除相关税费后仅有200万美元稍多,如此悬殊的薪酬差距足以令他放弃考虑。

山西队拥有优先签约的主动权,但就是缺少谈判的勇气,薪资上限如同束缚的枷锁,即便老板再慷慨,也无法支付欧元的合同。
凯尔三世前往日本B联赛,主要考虑的是合同稳定,以及裁员风险较低,CBA这边经常出现“明天不用来了”的情况,所以换谁都会选择保障更全面的选项。
法耶和古德温更典型。
一个去深圳,一个去上海,全是预算更厚的俱乐部。

山西放人不是不想留,是留不起。
古德温既能突破也能远投球迷网,他的市场价值至少达到了三百万美元,如果山西队执意要留下他,那么其他位置上的球员就必须被裁减。
CBA规定单队外援总工资帽425万美元,四个人分?
平均一人100万出头,连迪亚洛的零头都不够。
最讽刺的是“优先续约权”。

规则写着“俱乐部优先”,实际成了“俱乐部只能看”。
迪亚洛和凯尔三世人在国外,山西若要召回,必须先比对西甲或日本的出价,若对不上价码就取消。
这权利像空头支票,看着有用,花不出去。
与NBA发展联盟相比较,那边存在双向协议,还有为期十日的短期合约,使得各队可以自由地考察球员。

CBA目前仅设有赛季合同,即便解约仍会占用薪金空间,使得像山西这样的中游球队每年都要经历“拆盲盒”的过程:比赛开始前匆忙签约,若表现不佳便更换,只要能在季后赛门槛附近成功更换就算达成目标。
去年山西省引进了七名外籍球员,仅试训期间的机票费用就耗费了数十万元,但最终排名仍然在第12位。
广东辽宁为啥稳?
本土球员顶薪600万人民币,省下的钱砸外援也够用。
山西青训断档,本土没人能扛球权,只能把宝全押外援。

长期在青年队上投资,上司无法忍受漫长等待,球迷也无法忍受漫长等待,因此陷入一个困境:因为资金不足而不断引进外援,因为不断引进外援而无法继续投资青年队。
CBA想改政策?
两难。
取消薪酬上限,地级市球队将面临倒闭;若持续约束,优秀外援会转移至欧洲及日本。

篮联先前考察过“亚洲外援不受薪水限制”这一提议,新疆与上海立刻表示全力支持,四川和天津则激烈表示异议——经济实力悬殊显而易见。
山西省此番举措,根本上是CBA现状的反映:规章力求节省开支,而市场却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
迪亚洛们拿欧元日元,留下山西对着工资帽叹气。
观众指责机构吝啬,机构抱怨规定僵化,负责规则的人却表示需要稳健发展。
皮球踢来踢去,没人敢碰青训这个慢功夫。
本土队员表现不佳,即便调整外援规则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山西的未来,是选择不断投入引进外援,还是决心加强年轻球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