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中亚洲冠军联赛中,四支中超领头羊球队遭遇三战败一和局,其中和局是在客场进行的,昨晚这些队伍两两对决,场面似乎再次验证了球迷“客场不力、主场强势”的评论

九月份的二十一日,国内顶级足球赛事第二十五场较量进行,上海申花在自家球场与成都蓉城战成平局,双方比分定格在一比一,海沙尔记录了这难忘的瞬间。
现在,这个说法已经没什么负面意思了,基本上反映了实际情况:两队实力相当的时候——说白了就是能力都差不多、训练投入也差不多、比赛理解也差不多,双方碰撞时总能产生精彩场面,这就是中超。
球迷为何觉得苏超精彩?关键在于所有参赛队伍实力相当,因而比赛激烈程度高。相比之下,中超球队若派上非主力替补球员支援,这些球员就能发挥关键作用,凸显出水平差距。设想一下:倘若苏格兰超级联赛的冠亚军真的像部分球迷所议论的那样参加职业联赛,那么那种情况,恐怕会比现在中国中超球队在亚洲冠军联赛中的表现还要糟糕得多。

点球定胜负,上海申花与成都蓉城的较量以1比1平局收场,其中包含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
部分观众存在错误认知,觉得体育竞赛必须重视“意志”。实际上,职业足球并非不重视“意志”,不过应当更加注重科学和谋略:首先,在中国足球当前并不突出的技术条件下,运动员的体能数据难以支撑所谓的“意志”;其次,认清“一”这个根本,却还“什么都追求”是十分不成熟的想法。比如上赛季的国米和那不勒斯,前者想用六七亿欧元的首秀身价去争夺三线联赛冠军,却最终一无所获,后者则很快在杯赛中失利,转而瞄准意甲联赛的冠军头衔。
其实,亚冠素来对于中超球队而言大致是个鸡肋。
亚冠精英联赛第一轮,三支中超球队全部落败。
俱乐部方面的资源主要用于国内联赛的竞争,并不打算承担额外的负担;不过因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的规则要求,中超联赛不得不承担起亚冠参赛权的决定作用。一个实际的问题在于:对于那些只依靠资金投入却缺乏成绩回报的中国职业足球队,参加亚冠赛事究竟有什么益处?

国际米兰非常渴望参加欧冠赛事,并非主要为了争取荣誉,而是更看重那笔高达1亿欧元的奖金分配,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亚冠冠军的奖金才刚过千万,八强阶段的奖金不过百万美元,恐怕连一位实力强劲的外援的转会费都不够支付。即便是像国际米兰这样的欧洲顶级强队,尚且无法同时兼顾两个赛场,又何必强求那些在亚洲只能算作中游水平的中超联赛球队,去进行如此艰难的竞争呢?

九月份十三日这天,尤文图斯队的弗拉霍维奇,与国际米兰队的阿切尔比,在一场比赛里激烈对抗。当天,2025至2026赛季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第三轮赛事进行球迷网,尤文图斯队坐镇主场,以四比三的比分,击败了国际米兰队。此消息由新华社发布。
诚然,此刻若仍拿“广州恒大”那点虚名当依据,便是愚昧,或者是居心不良。
目前国内顶级联赛的各队都无法承受每周三场比赛的巨大压力,因此做出调整是必然的;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球迷,我们需要习惯和适应与亚冠联赛距离越来越远的情况——这是中国足球目前处于低迷阶段的一种表现,并非个人意志所能改变。真正能够调整的,应该是广大球迷自身的心理状态。
上周观看欧冠比赛时,留意到众多比分中同时有英格兰联赛杯的赛事进行,诺丁汉森林这支队伍,曾经在1978/1979赛季和1979/1980赛季赢得过欧洲杯(那个时期的称谓),曾是欧洲赛场上的霸主,如今他们的支持者如何面对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只能在低级别联赛中挣扎的现状?或者参考一下与我们情形类似的布加勒斯特星队,这支在1985/1986年赢得欧洲冠军杯的队伍,如今连欧冠预选赛的第二轮都无法通过,罗马尼亚国家足球队自1998年以来也未曾打入世界杯,他们的支持者们会怎样面对这样的境况?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九日,时任广州恒大队的主教练里皮,与队长郑智一起,高高举起了亚冠冠军奖杯,这一刻,标志着里皮带领恒大队,历史性地赢得了亚冠联赛的冠军,此消息由新华社发布。
十月份后续还有亚冠赛事,不过我认为四支中超队伍的注意力分配应当这样区分:成都与上海这两支队伍仍需全力投入联赛,北京国安则可以着手为足协杯决赛进行团队构建和心态调整,至于亚冠方面,依我之见,即便派遣一名核心球员或外援参与比赛也是不妥当的。
接受也这样,不接受也这样,这是个“不得不”的过程和结果。
作为爱好者,不妨换个角度去想。一个国家的职业联赛难道仅仅是为了“共同应战”?联赛的“自我娱乐”难道就不能带来乐趣吗?
身为爱好者,当下确实别无他法,与其胡思乱想徒增烦恼,不如在此刻的境况里继续表演继续狂欢就好。
特约作者简介:
耳东每,曾是足球记者,长期关注中国足球与中国国家队,为《南方体育》《三联生活周刊》等刊物开辟专栏。后来进入营销领域,精通市场营销与公关事务,擅长从营销视角审视剖析足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