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席酉民来自陕西农村,他在工地上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从此他和中外合作办学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来,席酉民亲身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变革,席酉民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大 发展,他参与创办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所大学更是成为中国高教改革的缩影。
若为席酉民制作一份求职简历,那会是一张熠熠生辉的履历表,他 27 岁时斩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球迷网,30 岁之际成为我国率先的管理工程博士,而后破格得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 岁之时出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参与了好些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签约,从而对西方高等教育萌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1年,中国加入WTO,宣布将教育市场对外开放,2003年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短短几年间,一大批发生在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生根 。

席酉民介绍,当时,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中外两所学校联合举办一个合作项目,其二是在中国的大学内部设立一个学院,然而该学院并无独立法人资格,其目的是借助这个学院来对整个大学的教育产生影响。
苏州工业园区,是我 国改革开放 的先行地,也是试验田,对拥有 国际化视野 的人才 有着 强烈的渴求。西安交通大学 希望 借助苏州 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展 国际化的教育探索;英国 利物浦大学 也有 其国际化战略。三方 一拍即合,决定 筹建一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的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时任 西交大副校长、西交大苏州研究院院长 的席酉民,成为 主要推动者之一。2004年,三方签订协议,2005年,被批准筹办,2006年,正式获取办学许可,整个过程充满波折。
席酉民回忆,筹办过程中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他说当时自己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称2006年正式招生,英国人觉得当年坚决不能招生,因当时执照还没拿到,他表示6月才刚开始,9月才开学,执照三个月内一定能拿到,英国人又强调物价部门还没批,他称三个月内肯定能批下来,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对模糊性、复杂性有处理办法,英国人一定是出门前把礼帽、围巾戴好再出门,要把所有风险消灭在之前 。实施机会导向的是中国人,奉行风险回避导向的是英国人,在历经堪称激烈的冲突以后,他们最终同意了我的方案,随后便是6月份的高考,我们所能拥有的宣传时间仅仅只有一个月,当年所招取的学生数量为164个。”
有着没有围墙的校园,有着英式的长廊阶梯,有着一群悠闲散步的灰天鹅;没有存在大量的辅导员,没有存在众多的班主任队伍,学生完全实现自治;采用全英文授课,一所高校拥有两张文凭……这确实不像是中国的大学。

席酉民讲,大学的管理体系大体上是沿用的19世纪初时段层级结构,这样的体系更适配传统制造业,却不适用于知识工作者,好多学校要是还不改变,就没多少存在价值了,我们传统教育基本是一门课,对应一本书。老师将一本教材拆解成若许知识点,每堂课讲授若干知识点,此类学习最终获取的是知识点,得到的是这样一个分数。学生很快会忘掉知识点,最后留存的唯有分数,这种教学方式,如今能用诸多办法予以替代。如果你这所大学没有给学生其他附加价值,便会变成一个考证机构,变成一个刷分的地方, 网课就可以替代你。既然要在全球背景下闯荡,到21世纪,我就希望我们的学生都应该有全球化的这种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所以这构成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培育构建的“世界公民”和“国际玩家”。 ”


在西浦刚开始创建的时期,席酉民得到了两次能够担任著名高校校长的机遇,其中的时候第二次任职的时候更是官职达到了副部级,这是两次朝着仕途的平坦大路,但是他都丝毫没有犹豫地拒绝了,席酉民讲:“我通过进行认真的剖析,我觉得我能够阻止那所学校慢慢下滑的趋向,可是我没有能力去转变那所学校走向衰败的这个过程,所以我坚决地放弃了,这在世俗的看法里大家都是无法想象的,然而我并没有把官职看得那样重要。”

2008年,席酉民受到邀请,担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该职位由英国利物浦大学提名,由董事会聘任,“代价”是从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岗位辞职,由“体制人员”转变为“市场人员”,这一次,席酉民给出决定接受该任命,在全球重塑教育的时代,与这所年轻的国际大学共同向着前方一同行进。

席酉民觉得,这于他而言是一回机遇,此机遇即为你可跟全球最前沿的大学处于同一起始线上,凭借一张白纸绘制一幅全新的教育宏伟蓝图,倘若这幅宏图能够绘制成功,那你便有可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影响。

在西浦担任执行校长这一岗位,席酉民一待便是十年,学校从创办之初期几十个教师,包括164名学生 ,发展至现今有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600名教师,以及13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 ,80%以上应届毕业学生选定赴海外深造,西浦学子分布在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名校 。

席酉民表示,这十年构成了西浦高等教育探索的1.0版本,我们走得还算比较成功,在教育方面初步形成了创新型的“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在大学运行方面形成了一种网络化、平台式的大学组织管理体系,在大学与社会互动和服务层面,初步形成了开放式的校园以及大学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和共生共享的生态体系,在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方面,建设了辐射和影响全国的教育领导力与前沿研究与培训基地。展望未来,我们要在专业精英体系持续深化且完善的基础之上,培养人才,这些人才要能站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肩膀上,去驾驭未来新行业,他们是高度复合型人才,是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世界公民,这种人才并非专业精英,而是行业精英,所谓行业精英,即他们既得有专业知识,又得有行业知识 ,还得有整合能力 ,具备创造性 ,拥有管理和驾驭能力句号

针对这一命题,西浦正在开启高等教育探索的2.0版本,其中包括探索培养未来行业精英和业界领袖的“融合式教育模式”,探索未来新时代大学的概念和校园新形态,营造大学与社会共享共生的创新社区,通过教育研究与传播基地,更深远地实现西浦通过自身探索影响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的使命。
10月30日晚上,21时30分的时候,要关注江苏教育频道,那里有《江苏教育新闻》栏目,会有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