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赛季薪资榜公布,球迷们的第一反应大致是,工资帽再度上涨,球员年薪又大幅提升了,库里以5960万在全联盟排名第一,即将突破六千万关卡,要说这工资水准,放到十年前,谁能想象一位球员一年能拿到近四亿人民币,感觉再过几年,场下的赞助收益快要比不上主业了,真应了那句老话,篮球打得出色,钱包就能装满
这份榜单当中,年薪在4000万之上的球员数量多达26人,詹姆斯位列第12,杜兰特处于第4,恩比德与约基奇并列第2,字母哥、浓眉、塔图姆等球员在其后紧跟,仅看数字会感觉离谱,然而你回想这几年联盟的电视转播合同,16至17赛季到24至25赛季是9年240亿美金,25至26赛季到35至36赛季直接飙升到了11年760亿,这样的涨幅,放在谁身上都会开心至极,工资帽自然而然跟着一同升高,球星们的合同也就签订得越来越大

问题出现了,这些顶薪合同到底配不配得上球场上的表现呢,是联盟进入了“溢价狂潮”,球星拿了更多钱,球队却不一定能买到相应的即战力,这正是现在球迷最爱争论的地方,有人认为库里、杜兰特、老詹这些人,就算再年长些,拿高薪也没问题,毕竟他们是联盟的招牌,票房、流量都能带动,可看榜单往下翻,马尔卡宁、莫布里、斯科蒂 - 巴恩斯、小迈克尔-波特、加兰、阿努诺比这些新生代,年薪也在四千万左右,真有那么值得吗,有没有“摆烂球队给新人砸钱”的感觉,很像房价刚开始上涨时,什么地段都敢要高价 ?
事实上认真思索,联盟这般薪金架构,讲到底是资本在背后助力,这边厢电视转播持续投入资金,那边厢球星经纪团队激烈较量,哪一方能够将自身包装得更具“前景”,哪一方就能趁早敲定高额合约,如同巴恩斯、弗朗茨·瓦格纳这样尚未入围全明星的年轻球员,年薪已然逼近詹姆斯与哈登,老一辈球迷或许会摇头,然而实际情况便是如此——若要留住潜力新秀,必须提前全力一搏,倘若成为下一个超级巨星,合同瞬间变为“白菜价”,要是未能有所成就,那就只能勉强承受烂合同,球队管理层着实别无选择,只能碰运气

必然,巨额合同所带来的压力也并非微小,库里、约基奇、恩比德这般人物,拿着联盟处于第一档水平的工资,一旦在季后赛出现失误,媒体、球迷的指责瞬间就会纷至沓来,“高薪低能”此等标签一旦贴上便极难被揭下,特别是那些签订了顶薪却未展现出总决赛级别表现的新星,舆论环境实际上相较于老将更为严苛,毕竟老詹拿着高额薪资也带领球队闯入西部决赛,杜兰特即便遭受再多的对喷,场均输出以及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依旧存在,反而是一些“溢价合同”一经出现,球队尚未取得好成绩,球迷已然开始抱怨

但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球员以及经纪人,整个NBA是个巨大的蛋糕,联盟收入众多,球员分成自然而然随着增多,规则就摆在那里,你若不拿,高薪依旧会被其他的人拿走,回想前几年,谁能够想到戈贝尔年薪三千七百万多,拉梅洛 - 鲍尔、马克西、亚历山大这些人的年薪都快要到四千万了,球星溢价一方面是由市场决定的,另一方面说白了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你要是不砸钱,别人就会抢走,想要留住核心就只能提前提高价格,不然就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潜力球员被豪门挖走。

然而总的来讲,薪资提升了,可比赛精彩程度却并未显著升高,常规赛有时确实存在“摆烂意味”,部分球队为了避开税线、腾出空间,操作愈发类似在玩2K,球员休战、轮休、负荷管理这些词汇被演绎得花样百出,球迷期望看到的明星对决、强强对抗减少了,反倒各类“交易流言”“合同内幕”成了热门议题,大家对着薪资表、交易市场饶有兴致,偶尔真有点观看金融市场的氛围,竞技体育演变成了资本游戏,这种改变,说是进步还是退步,因人而异
不过有一点能够确定,不管工资帽怎样上涨,顶级球星始终都是联盟的“金字塔尖”,他们赚得多,并不是仅仅因为球打得好球迷网,更是由于他们撑起了整个NBA的关注度,撑起了商业价值,撑起了话题度,库里突破六千万并非偶然,而是这个时代最为真实的映照,未来还会有更多球员突破年薪天花板,年薪过亿将不再是幻想,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又会有新一轮“天价合同引发争议,球迷们需要操心的事情还得持续操心。

最末能够讲,钱数量颇大事务同样繁多,超级球星持有超级合同,便需承接超级压力,展现出来,众人点赞或者回怼;表现不佳,口水、质疑、交易传闻接连不断,此乃职业体育的残酷与魅力所在,谁真正契合天价年薪,最终还是得凭借赛场表现来论断